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陈璐 记者 李梦晴
(相关资料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的工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这一系列革命活动遭到了北洋军阀的仇视。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逮捕后的第22天在北京就义……”近日,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听党课。基地通过场景再现,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来还原故事、展现人物,让观众在体验中接受灵魂的洗礼。
今年以来,齐河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开发“美德+信用”研学路线,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实境课堂”,通过“三式”立体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和实境式参与,充分发挥实境的“三真”即“故事真”“场景真”“人物真”,从而达到“三深”即“印象深”“触动深”“领悟深”的育人效果。
为使实境课堂开展得真实、生动、长效,齐河县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结合县域特点,认真筛选基地;第二步,规划实境课程路线,动员各行各业人群参与;第三步,配置优质资源,上好实境课堂,谋求良好社会效应;主要抓好“三类人”:党员领导干部、在校师生、基层群体;围绕道德传承、黄河文化、民俗实践教育,打造“三类”美德信用实践带,按照“标准——优质——特色”发展路径,梯次推进。
立体式教学
让育人阵地“活起来”
“齐河‘实境课堂’太精彩了!让我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触及思想、引发共鸣。在党员教育体验基地,我体会到‘担当’的力量;在三个精神教育体验基地,我感受来自劳模劳动工匠的精神感召;在国防教育基地,我看到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外地游客王先生激动地说。
齐河县统筹多处教学点资源,串点成线,由线及面,因地制宜绘就齐河美德和信用建设“实景地图”: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利用党员体验教育基地、三个精神教育体验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时传祥纪念馆、安头后里仁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实境课堂”,打造“道德传承带”;为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精神,实施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利用黄河广场、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法治广场、安全文化广场等“实境课堂”,打造“黄河文化带”;围绕非遗文化,实施“文化先行官”项目,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庙、民俗博物馆等“实境课堂”,打造“民俗实践带”。
同时探索“云端课堂”,制作《黄大发——初心一片只为民》《穿越时空悟初心 不负时代担使命》等教育专题片,观众只需扫描基地“二维码”即可观看。在时间上实现“全覆盖”,在空间上实现“全方位”,确保育人教育“不断档”,营造“处处有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沉浸式体验
让学习课程“动起来”
“沉浸式演出好像穿越回到了那个年代,特别投入、特别震撼。”县第五中学的学生说,自己仿佛成了“剧中人”,真切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党员教育体验基地精心创设形式鲜活、内涵丰富的“体验课堂”,组织观众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历史场景。观众不再仅仅是看客,而是跟随角色一起“亲历”革命历程,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三个精神教育基地,观众可通过体验互动移屏、与AI机器人互动问答、参加知识竞赛等多种互动项目,感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展馆内还设有活动工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带领观众进行黑陶制作、秸秆扎刻、毛笔字学习等手工体验,从中感受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基地,结合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开设无人机编队飞行、机器人跳舞、VR体验、3D打印等特色项目。创新式教学让“实境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互动体验”,从“单向灌输式”变“点单式教学”,进一步完善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激发美德和信用建设新活力。
实境式参与
让学用成效“显出来”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学习朱海林革命烈士坚强的意志,以他为榜样,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好少年宣讲团成员将参与实境课堂的所感所思分享给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宣讲我很受鼓舞,我要向榜样学习,向优秀看齐,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年级二班的姜玉珂同学激动地说。
学习美德,传播美德。齐河县“美德信用”实境课堂实现由知到信、浸润熏染、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让观众吸收到“理论之氧”,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补充了“精神之钙”,汲取坚定信仰的力量,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出“钢铁之躯”,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坚守“中国心”。
标签: